城美藝論, 藝術觀點

馬祖國際藝術島 特輯 I|藝術是誰的島?當地景轉譯生活和歷史場所

馬祖國際藝術島
〈通往雲的故鄉〉高橋匡太|南竿|民俗文物館|© Melody TU 採訪拍攝

藝術是誰的島.之一

作為台灣第一個跳島藝術慶典,去年初,首屆「 馬祖國際藝術島 」突破疫情的延宕,以「島嶼釀」為主題,放眼十年想像的推行格局與文化態度,呈現藝術家、建築設計師與馬祖居民在島上共同創造的作品,眾人大為驚豔。

藝術的公共性與社會設計,在跨界盛行的當代,逐漸形成「節慶」之名的活動,甚至成為一個城市或地方的週期事件。某某祭或藝術季,光節、藝術節或生活節,像是一面旗幟,試圖號召而連結居民、商家、政府單位、專家學者,還有各路觀眾。

撐起旗幟的背後,有著多方的頡頏。而當眼花撩亂的旗幟在我們眼前矗立或揮動,大家會受到什麼吸引?可以如何看懂、參與和互動呢?

第二屆馬祖國際藝術島「生紅過夏」,在第一年的基礎上呈現更完整而深化的內容,展期也將在本周步入尾聲,下一度會在 2025 年與大家見面。規劃下一次旅行之前,通過今年藝術島的作品實例,在藝術、設計、歷史、文化、日常交織的意義間,讓我們從不同層次,一同看見地方藝術節慶的可能性。

吸引旅人目光的地景藝術

好看或不好看,有沒有印象,途經漫漫的風景中,往往是勾起人們注意力的焦點。當代打卡之必要,絕美景點之必要。地景藝術的介入,在這個時代是一種啟動的方式。為只是看熱鬧的人,都遞上門票,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有更多人,願意走入地方的故事。

在藝術家駐地或短期的參與之下,用作品轉譯當地生活,也注入來自國際或不同文化的視角,擾動地方對自身的想像。

例如今年藝術島,伊祐.噶照(Iyo Kacaw)在南竿天后宮旁沙灘上,現地製作的大型裝置作品〈海就是我的陸〉。他從觀察馬祖出發,看見它像是一艘大船,而海就是馬祖的陸地。造型上,噶照運用擅長的線性語彙與生生不息的「種子」概念,作品媒材包括馬祖海上真實使用過的除役軍艦,如艦長椅、支撐作品的錨鍊與巨大的海錨。駐地過程中,看著作品的成形並與噶照對話,當地居民都很喜歡。這件作品也會留下來在天后宮旁常駐。

〈海就是我的陸〉伊祐.噶照|南竿|馬港天后宮沙灘|作品在特定視角可以對齊海平面。© Melody TU 採訪拍攝
媒材包括真實使用過的除役軍艦,如艦長椅、支撐作品的錨鍊與巨大的海錨。|© Melody TU 採訪拍攝

本身就是觀光景點的津沙聚落,呼應馬祖老酒文化,由禾磊建築在古厝廢墟搭建酒瓶玻璃屋。從「轉厝(回家)計畫」的理念出發,作品〈打開〉在空間中建構身體進入家屋的儀式感。望海的窗口隨光影產生美麗的變化,也成為許多遊客容易互動並拍照留念的熱門作品。

馬祖國際藝術島
〈打開〉禾磊建築|南竿|津沙聚落|由玻璃酒瓶搭建門與牆。© 圖片來源 左腦創意
〈打開〉望海的窗口隨光影變化,許多遊客在此拍照留念。今年也會留下來成為永久性作品。|© 圖片來源 左腦創意

在跳島必經的南竿福澳碼頭,候船室一樓有件大型雞蛋糕氣偶,是來自日本沖繩的藝術家胡宮雪娜〈和平小菜一碟(10XL)〉。她對照馬祖與沖繩,島上皆有美軍、觀光等相似的歷史背景與複雜度。而位於冷戰前線的馬祖,更能感受到戰爭與和平的拉扯。作品造型靈感來自台灣點心,呈現戰爭(槍)的威脅愈大,和平(鴿)的能量也要相應巨大。雞蛋糕的巨大量體,為藝術島之旅留下鮮明的視覺。

馬祖國際藝術島
〈和平小菜一碟(10XL)〉胡宮雪娜|南竿|福澳碼頭候船室一樓|© Melody TU 採訪拍攝
和平的鴿子與戰爭的槍。|© Melody TU 採訪拍攝

劉致宏位於北竿橋仔五間排的裝置作品〈漁光〉,現場也呈現靜謐如海之美。藝術家運用橋仔村五間排在地的特色──過去「永豐號」作為魚蝦加工場域的背景,創作系列藝術品。其中位於二樓的大型裝置,讓人置身於海洋中,從不同角度觀看魚蝦群聚意象,既一體又是不同個體的三維狀態。建築物自然採光的穿透性與空氣流動的輕盈感,帶來海底波動的美妙光影氛圍。

馬祖國際藝術島
〈漁光〉劉致宏|北竿|橋仔五間排|© Melody TU 採訪拍攝
馬祖國際藝術島
漁網製作的裝置。|© 張巧瑩拍攝,左腦創意提供
馬祖國際藝術島
用線輕輕貼上象徵魚蝦的膠條,隨風形成自然的流動感。|© 張巧瑩拍攝,左腦創意提供

潛入歷史空間的碉堡美術館:《地下實驗室》

無形的歷史,留下有形的遺跡。擔任軍事防守前線的馬祖,也留下許多觀測海面動靜的特殊場地。由山冶計畫(mt.project)提出《地下實驗室》的命題,主要基地位在南竿 26 據點(當地人讀為「兩六據點」)。地下碉堡迷宮化身美術館,黑暗中的沉浸式體驗,讓作品的轉譯,與場所展開更加完整的對話。

《地下實驗室》|南竿|26 據點|© Melody TU 採訪拍攝

用當代藝術探問自然與人文的現象,山冶計畫邀請海洋科學家與藝術家們共同加入,透過大氣壓力與聲波等環境偵測數據的可視化,成為一幅抽象畫或雕塑般的成品,讓觀眾看見人類認知侷限下未能看見的。

馬祖國際藝術島
海洋數據可視化為抽象畫或雕塑般的成品。© Melody TU 採訪拍攝
〈如何潛視大海– 以陶瓷翻模做為方法〉克勞汀.阿倫特/斯文・加斯陶爾|© Melody TU 採訪拍攝
真實的海平面與用新角度觀測的海平面。|© Melody TU 採訪拍攝
以 26 據點地下通道的模樣呈現的雕塑。|© Melody TU 採訪拍攝

進入坑道沿土階向下走,黑暗收束注意力,感官反而變得敏銳起來。在這裡,克勞汀.阿倫特、斯文.加斯陶爾的作品〈隱身見影〉,運用空間成像,形成不可思議的景觀。劉致宏幽幽發亮的作品〈綠光〉回應觀光客對所謂「馬祖極光」的視覺效果追逐,其實建立在漁船過度捕撈的環境困境。

© Melody TU 採訪拍攝
〈隱身見影〉克勞汀.阿倫特/斯文・加斯陶爾|© 山冶計畫提供/徐詠倫攝影

忽高忽低不易行的土梯,是當時長時間躲藏在地底中的軍人們,原始的生活場景。何彥諺作品〈棄巢〉,用人們散落遺留的生活用品與象徵性的蛋殼雕塑,為觀眾建立歷史場域幽微的心象體驗。

馬祖國際藝術島
〈棄巢〉何彥諺|© Melody TU 採訪拍攝

「國家需要你」──藝術的介入,翻轉與歷史的關係

位於北竿的另一個歷史遺跡:40 據點,由陳俊宇帶來具戲謔風格的作品〈重返榮耀—馬祖招募〉,則從當代藝術擅長的觀念性切入,翻轉人們看待軍事脈絡既定的視角。

指揮室中,可架槍械的機射口,旁邊有對應窗內所見的風景圖。那不是藝術家的作品,而是出於軍人的手筆,為了參考對照窗外的世界有無可疑的變動。藝術家在機射口窗沿加上文字如:「適合曬太陽玩沙跳舞的沙灘」,反諷意味濃厚。

馬祖國際藝術島
國家需要你:〈重返榮耀—馬祖招募〉陳俊宇|北竿|40 據點|© Melody TU 採訪拍攝
馬祖國際藝術島
左側燈箱為藝術家作品,通過戶外自然光線發亮,反諷地呈現愉快遊玩的沙灘。|© Melody TU 採訪拍攝
窗口旁是軍人為戰事需求繪製的圖。|© Melody TU 採訪拍攝
馬祖國際藝術島
空間內部。|© Melody TU 採訪拍攝
40 據點。|© Melody TU 採訪拍攝

「展現韌性的時候到了」、「再一次當年勇」……,〈重返榮耀—馬祖招募〉錄像作品,諧仿徵兵口號,用許多會心一笑的技巧闡述戰爭的引發通常並非來自年輕人,卻總是年輕人去打仗。觀眾還可以現場投票,是否讓 65 歲以上成為國軍「重返榮耀」。幽默的背後是深思。藝術家真正在探問的是:我們面對的威脅是什麼?未來還有什麼可能性可以選擇?

馬祖國際藝術島
國家需要你:〈重返榮耀—馬祖招募〉陳俊宇|北竿|40 據點|© Melody TU 採訪拍攝

藏於北竿山壁深處,通過坑道,存在一處曾以「軍魂」命名的發電廠。由軍隊營運,不被敵軍發現而能供電的設備,直到 1991 年防備戰地政務解除後才停用。廢置長達三十餘年的歷史場域,也在今年通過藝術島重新發掘意義。

在燈光與聲響作品中,「國家需要你」或「重現當年勇」展現的是對歷史真實的召喚。一隱照明設計顧問〈軍魂之光〉與藝術家王榆鈞〈洋放之後,轟鳴與防空洞〉共同展演,於四鄉五島採集並創造的發電廠光影、轟鳴聲,觀看老機具與山壁開鑿的艱難痕跡。曾經在大眾視野中隱而未見的,如今都重新被照亮與聆聽。

馬祖國際藝術島
國家需要你:〈軍魂之光、洋放之後,轟鳴與防空洞〉一隱照明設計顧問、王榆鈞。此為今年開始常駐的永久性作品。|北竿發電廠|© Melody TU 採訪拍攝
馬祖國際藝術島
戴著公地用安全帽進入北竿發電廠。|© 張巧瑩拍攝,左腦創意提供

這不是結論

在馬祖的旅程中,聽聞當地國小學生都要寫關於藝術島的學習單。學習單上第一題就問:藝術是什麼?

馬祖國際藝術島
高橋匡太〈通往雲的故鄉〉三組作品中,與馬祖當地人們級學童共創,在雲下方懸掛的車票寫上夢想目的地。|© Melody TU 採訪拍攝

地景藝術轉譯生活和歷史場所,從直接的感受,到藝術家帶來的觀念與環境議題的深化探討,在這裡生長的人們,將如何記憶並描述馬祖?在地的未來,可能如何發展?地方藝術節慶的第一步,是願意等時間醞釀。

〈收信快樂〉陳治旭、劉靜怡(Raito Low)|南竿|山隴排練場|© Melody TU 採訪拍攝

撰文|Melody TU


➤➤ 下篇:馬祖國際藝術島 特輯 II|藝術是誰的島?實踐,為了還原風土的生命力


同場加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