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美學, 電影

因為更有愛 ─ 日本導演濱口竜介等影人參與 《我和楊德昌的一天》線上看


「關於成為一個世界上有史以來最棒的電影工作者這件事,如果我做得比別人更好,是因為我比別人更有愛。」── 楊德昌


我和楊德昌的一天
《藝術很有事》第91集:《我和楊德昌的一天》以楊德昌自畫像及銘言做結語。|自畫像來源 國家影視聽中心

楊德昌 是台灣電影也是全球影壇最具影響力的導演之一。自 1980 年代「臺灣新電影」浪潮開始,到 2000 年電影《一一》拿下法國坎城影展最佳導演,一生執導過 8 又 1/4 部影視作品,楊德昌以細膩的筆觸和獨特的視角描繪了台灣社會的種種面貌,作品深受觀眾和影評家的讚譽。

楊導史上最完整的回顧展「 一一重構:楊德昌 」正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中(展期至 10/22)。公視藝文紀錄片《藝術很有事》也用影像為媒介,向這位台灣重要導演致意,推出新上線影片《我和楊德昌的一天》,並舉辦獨立書店特映巡迴活動。

更多展覽內容介紹 ➤➤ 美術館重構電影之心 | 楊德昌史上最完整回顧展 走入故事發生現場

獨立書店巡迴特映會 揭開幕後故事

公視舉辦《我和楊德昌的一天》特映會,日前來到台中的中央書局。曾任《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助導的瞿友寧導演,以及「 一一重構:楊德昌 」策展人孫松榮,都親臨現場。觀眾們也踴躍提問。

瞿友寧導演感謝楊導當年的提攜,認為能跟楊導拍《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是他畢生莫大的榮耀。他更分享《牯》片開場的拍攝其實是由導演楊德昌親自掌鏡,與副導蔡國輝共同完成。

90 年代的影視工作並無正常工時可言。瞿導回憶,為了趕在建國中學開學前拍完《牯》片,當時連續拍了三天三夜,大家都睡趴了,連攝影師也不例外。沒想到等他一覺起來,發現導演楊德昌與副導蔡國輝在拍攝開場點亮燈泡那場戲。他說:「我十分佩服楊導在面對他要做的事,有著過人的堅韌與毅力,這不是常人可以做到的。」

我和楊德昌的一天
曾任《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助導的瞿友寧導演。|圖片提供 公視

而近年致力於挑戰市場、攝製喜劇的瞿友寧,會如何解讀楊導以《獨立時代》(1994)所開創「活力喜劇」風格?

他分享自己帶著最新喜劇作品《他馬克老闆》,去請教常年擔任楊德昌副導、編劇的楊順清導演,如何更具喜劇張力。楊順清建議他回到本質,思考要傳達的主題是什麼。以《獨立時代》為例,其實第一版剪出來楊導並不滿意,後來增加標題重畫龍點睛,重新梳理故事脈落,才更貼近《獨立時代》英文片名《A Confucian Confusion》(直譯「孔子的困惑」)所要傳達的精神,對道德失序的社會提出批判和省思。瞿友寧說:「學理工出身的楊導,邏輯性、結構性很強,《牯》片那厚厚一疊電影筆記,被他梳理出來之後,讓他很佩服。」

我和楊德昌的一天
《一一重構:楊德昌》回顧展,展出《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1991)人物關係圖。|圖片提供 公視

電影學者孫松榮則吐露「楊德昌回顧展」籌備的未竟之志。他曾思考過與歐洲電影做對照,但礙於規模龐大而無法成行。比如當年奪下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的《恐怖份子》(1986),孫松榮說:「最經典的是那最後十幾分鐘,是臺灣電影史最重要的一個蒙太奇結束方式。」他以西班牙國寶級電影導演布紐爾《中產階級拘謹的魅力》(1972)做對照,兩片均以夢中夢來描述兩個國家的極權社會,醒來跟睡著好像都無法脫離夢境的狀態。

國際影人共分享 我和楊德昌的一天

我和楊德昌的一天
《一一重構:楊德昌》回顧展,展出楊德昌電影手稿|圖片提供 公視

《我和楊德昌的一天》透過企編蔡禹信以觀察者角度,以國家影視聽中心、北美館聯手策辦的《一一重構:楊德昌》回顧展為引,向大家介紹楊德昌是一位怎樣的藝術創作者。除了走讀這個台灣首次以導演專題的大規模展覽,並訪問楊夫人彭鎧立女士、本展覽策展人、國家影視聽中心資深工作人員、楊德昌徒弟,和日本知名導演濱口竜介等國際影人,透過和楊德昌作品相處的一天,試著走進這位藝術創作者的世界,探索他的生平、藝術創作和對台灣電影的影響。

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王俊傑分享:「印象最深刻的《海灘的一天》,或許這部跟他的其他作品比起來,技術可能不是最成熟的,但就 1983 年來說,忠實反映台灣在現代化過程中,所呈現的都會風情與人際關係。」

我和楊德昌的一天
日本導演濱口竜介。|圖片提供 公視

國際影人談起楊德昌重要作品對自己的影響。日本導演濱口竜介說:「《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在我心中有牢不可動的地位,帶給我嶄新的觀影體驗;而能超越如此具衝擊性的電影欣賞經驗,至今還沒有出現第二次。」

我和楊德昌的一天
法國影評人尚─米榭爾.弗東。|圖片提供 公視

法國影評人尚─米榭爾.弗東 (Jean-Michel Frodon)則特別喜歡《恐怖分子》,他說:「《恐怖分子》提供了人際關係、愛情關係中相當細微的觀察,也有恐懼、孤獨,以及暴力。其中最重要的是,他以獨立製片規模拍出人與城市的關係,以原創、富創意型式結合電影製作來呈現,我對它有特別的愛。」

金馬影帝、導演陳以文。|圖片提供 公視

金馬影帝、導演陳以文,曾在楊德昌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麻將》及《獨立時代》等電影中,擔任副導演,也參與演出,楊導互動十分密切。他在楊導過世後仍會夢到兩人在對話。陳以文幽默地說:「剛過世時會有一種在夢裡的感覺,跟楊導說你不是死了嗎?!然後慢慢在夢裡也會發現,沒關係,死了原來是可以回來拍戲!」陳以文也憶起:「跟楊導討論創作互動中,形成了一個我們好像要創造一個美好的時代!那個東西始終沒有離開我!」他更謹記楊導對電影的嚴謹:「電影沒拍好,是五十年後的人都可以罵你的;你不要以為現在沒有人罵你,五十年後他們會笑你。」

《 我和楊德昌的一天 》影片更以楊德昌自畫像及銘言作為結語:「關於成為一個世界上有史以來最棒的電影工作者這件事,如果我做得比別人更好,是因為我比別人更有愛。」

編輯整理|Melody TU
資料及圖片提供|公共電視


藝術很有事 ➤➤ 我和楊德昌的一天 完整內容線上看

更多資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