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遠雄博物館, 展演活動

藝術教育2.0的火車頭 汐美展為公民埋下美學種子

汐止區十五所公立高國中小師生聯合美展(以下簡稱汐美展)已辦了三屆,作為該展發起單位青山國中的現任校長王如杏,以及從頭開始參與的設計執行團隊創意總監高挺育,回首細數來時路,有滿滿的感動。

第三屆汐美展-聯汐夢想

孩子們的夢幻願望 推動汐美展的成形

青山國中王校長表示,若要說這個計畫的源頭,得從三、四年前他們學校開始做翻轉教育的課程創新說起。當時,青山的學校老師在社區裡尋求可行的合作資源,他們看到了最早在汐止區從事藝術相關活動的夢想社區。夢想社區每年都會在凱道辦一場國際藝術嘉年華,然而要參與這個嘉年華,對老師而言並非易事——每個參與遊行的團隊,都得做一隻大偶。

於是,老師們便向夢想社區藝術家取經,完成了他們的第一隻大偶——海神波賽頓。從此,夢想嘉年華的團隊,不再只是國內外的藝術團體,更有在地的學校「青山國民中小學」共襄盛舉了。

青山國民中小學師生做的大偶-海神波賽頓。圖/城市美學新態度 攝。

作為藝術翻轉教育的一環,學生們當然也要加入這項計畫,於是老師們便讓每個學生都來製作小海神,並在他們的作品下署名。而有了這樣龐大的大小海神群,老師便問孩子,是否希望自己的作品在社區裡展出?孩子們不僅開心答應,還很有主見地否決展覽要辦在區公所的提議,異口同聲地改了個地點:「遠雄啊,就是我們U-TOWN那邊。」

青山國民中小學生做的-小海神波賽頓。圖/城市美學新態度 攝。

校長表示,孩子們心目中的夢幻展覽場地,非遠雄莫屬。那是他們的生活中心,也是很酷炫的購物廣場,裡頭的博物館更是滿載藝術家氣息。或許是意識到了入博物館展出的艱難程度,但孩子們不願放棄地再表示:「老師,如果不能爭取到博物館,可不可以到美食街去展覽?」為了回應孩子們的期待,當時的何校長便去與遠雄館長洽談合作的可能。

喜出望外的是,館長熱情回應這個提案,並進一步提議,或許青山國中能透過校際的策略聯盟,與汐止區的其他學校聯合策展,作為在地美展所在。何校長很認同館長的想法,回校後便著手計畫,汐美展就在這樣的機緣下,初展雛形。

青山國民中小學 王如杏校長。圖/城市美學新態度 攝。

後來的二、三屆汐美展,為臻完美,每年都在做計畫上的調整。這個在地的展覽,從單純的師生作品展出,到做師資的增能培力,爾後添入教案的創發與共備,並輔以學生的紀錄與採訪、老師自我的省思回饋。第三年,老師們更開始加入策展的激盪行列,他們不僅是一個教育工作者,更要以一個單位的策展人為角度出發,試著去跟策展公司溝通協調。而設計團隊,也相應地調整轉換自身的角色,協助每個學校,讓展覽能更趨近於每個人想要的完美。

從主題自訂到教案參與 策展設計角色的轉變

設計團隊創意總監高挺育回憶片刻,緩緩笑著說他已記不清與汐美展的合作是怎麼開始的了。但縱看高總監的經歷,這樣的緣分可說是他在藝術推廣上經營的結果。他曾執行新北市文化局的「新北市藝術家地圖」,從2009至2015年,採訪了新北市超過五百位藝術家,汐止區也在其中。

汐美展設計執行團隊創意總監 高挺育。圖/城市美學新態度  攝。

在新北市的計畫中,高挺育很明白汐止豐沛的創作能量,然而他先前多著墨於獨立藝術工作者與畫廊等藝術空間,在做汐美展的過程中,他逐一地深入接觸了每一個學校,才發現這個在地藝術教育的精彩之處。由於在設計團隊加入前,已經有汐美展這樣的規劃,展覽設計的目標,便是要把各校師生作品的精彩與美好,具體呈現出來。

構思第一屆的汐美展時,高挺育靈機一動,想起過去在研究「城南計畫」時,發現人文發展與地理位置的關係密切,而剛巧,汐止區的學校有在山邊、河邊與城鎮旁等不同位置,不同地理環境會產生不同的文化,進而形塑出自己的教育偏向及藝文特色。

於是,第一年的「拿手好汐」,即以伴山腳、伴河溪、伴城鎮,建構出一個對汐止的初步概念。到了第二年,「遊汐物語」就回到學校這個主體。對美術科班出身的高挺育而言,學校就像遊樂園一樣好玩,他就在這樣的回憶連結下,把摩天輪畫進來,也把跳格字遊戲以及他熟悉的校內畫室等元素搬進展覽裡。

前兩年的策展,讓設計團隊逐漸摸索出嶄新的節奏,並思考著將學校的教案跟這個展覽結合的可能性。第三年,時機較為完熟,籌備早些開跑,這樣的想法得以落實,這次的展覽便以教案作為核心。

多元教育環境 造就豐富展覽風貌

十幾個教案,也就是十幾個故事。除了能讓觀者看到作品本身,也能看到背後的敘事,更深入了解每件創作中,孩子作品的可貴之處,而這更容易讓觀者產生共鳴,並為自己的到來感到值得。

各個教案由每個學校的老師主導,更能貼合學校的發展特色。青山國中校長細說起汐美展參展學校的獨特之處。首先在學制上,即列舉則已非常豐富:涵蓋了下轄國中部、以技職教育為主的樟樹國際實創高中、下轄國中部的普通高中秀峰高中、青山國中則是下轄國小;以地裡環境而言,第一屆「拿手好汐」即展現了各學校自然景觀之差異;規模更是中大型、中小型、迷你型的學校皆有。

青山國民中小學 師生做的大偶-名畫家 梵谷。圖/城市美學新態度 攝。

為了讓區域內的學生家長有多元的教育選擇權,各校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校內的資源——除了上述自然、人文資源,還有及校內乃至外聘老師的專長,或是對辦學的理念願景等,致力於發展特色課程,並對其學生須具備的能力跟素養有相應的期待。

而在藝術教育一塊,也因各因素而有所不同。比如王校長表示,青山除了因老師之專長偏向版畫、雕塑等,希望學校的藝術能與社會風土民情、語文領域做跨域結合外,也能融合數位領域,於是,他們開始走向數位互動藝術。青山規劃了D-School,並為此向台大取經,讓學生得以培養美學的基本素養,以及設計思考能力。

王校長說,很多學校的藝術教育也十分讓人驚艷,並相應在地汐美展中有精彩的表現:白雲國小在資訊方面深具創意,他們是行動學習學校,在汐美展設計的食衣住行等生活上的設計讓人印象深刻;長安國小有陶藝課程,因此結合窯燒與校園洗手台創意設計;秀峰國小因為老師的專長而創作水墨作品;秀峰高中與社會領域結合做在地社區的改造……等。

青山國民中小學 老師及藝術家創作大偶。圖/城市美學新態度 攝。

然而,這麼多的學校與教案,可說大大考驗人文遠雄博物館與設計團隊的能耐。十五所學校,可說是得完成十五個小展的發想統籌及溝通合作等細節,「他們完成別人無法完成的工作」王校長這麼讚嘆著。

創意總監高挺育說,人文遠雄博物館一次又一次的會議與到校訪視,他們的「阿甘精神」,讓每個參與的學校老師都能感受到,並為此願意更認真地投入。

左-汐美展設計總監 高挺育。右-青山國民中小學 王如杏校長。圖/城市美學新態度 攝。

至於展覽設計方面,每回籌備會議結束後,高挺育秉持像在醫院掛號問診的精神,一一解決每個老師的需求,而也都能讓大家滿意。高挺育說,在幕後默默為主角扛轎,是設計師的專業。在這樣的前提下,他會想盡辦法來與老師們達成共識,讓師生作品能在展覽中發光發亮。

在溝通過程中,他想的總是「我的專業要怎麼零傷害地融入成果」。例如這屆汐美展的主視覺,用到了學生作品的一些元素,他也會在開會時先詢問老師們的意見,沒有任何問題才做。作為設計師,高挺育的專業除了以秒迸發創意發想能力、美術設計硬底子,都展現在這些細節上。

藝術教育2.0  公民美學素養向下扎根

相較於過去傳統美術科所經歷的「一週十六堂素描課、九堂水彩課」扎實藝術技法訓練,王校長表示,如今學校在藝術教育上除了會做跨領域課程,為了讓不善手繪的孩子不被擋在藝術之門外頭,她認為,該領域的教育不一定要局限於產出實體作品,思考的本身即是創作。

王校長指出,這一次的汐美展,孩子到現場導覽,他們與來參觀的民眾做作品介紹,不是源自於成人的文稿,而是孩子們作為一個獨立的靈魂對作品的理解。

聯汐夢想主視覺。圖/人文遠雄博物館提供。

學生們要先以自行感受、鑑賞作品,體會創作者的動機,再將他的想法與同學或老師做討論,並了解創作者欲傳達的意涵。在各種換位思考之後,學生整理了他對作品的理解,才能說給觀展的人聽。

王校長認為,述說這件事也是件創作。學生有了統整後的想法,面對不同的觀展者——偏遠地區小學生、社區裡的老人、大人、小孩等,為了讓對方明白並獲得共鳴,導覽時則要同理的以不同方式表達出來。對一件作品的再創作、再理解、再思考,融合了設計角度的思考、人跟人之間的互動理解、作品跟人間分享的歷程,對王校長來說,這是現場見到最美的畫面,也是「藝術教育的2.0版」。

聯汐夢想作品。圖/人文遠雄博物館提供。

2.0版的藝術教育,是要跨出技藝範疇,並對人格本身進行塑形的。王校長覺得,每個參與過汐美展孩子,對他們的生命歷程都是可貴的經驗。漫長的求學生涯乃至人生,最終能記得的事不多,但「如果他寫生命史,一定會寫上這段」王校長笑著說,這是她和老師們堅持的動力。

汐美展埋下美的種子,孩子們可能往後會往藝術或設計的領域走去,也或許,他們沒有走向專業的藝術工作,然而在這段時期的創意發想與創作,他像個藝術家般地受到尊重與重視,那樣的尊榮感,會引發孩子內在學習的動機,燃起他們對美這件事情的主動探索。

在尋常日子裡繼續追尋著美,然後,孩子們將來成為這個社會上各個產業的人,便具備了生活美學素養。「如果這樣的種子能發散到全台灣,我們以後到歐洲,就不會覺得為什麼歐洲人舉手投足或生活環境處處是美。」王校長對公民美學教育的扎根改造,既想得深遠,又極具行動力。

聯汐夢想作品。圖/人文遠雄博物館提供。

汐美展作為引擎 帶領汐止美學創新

創意總監高挺育為汐美展做了很完整的定位,並列舉五個面向:一、它是汐止的美術教室。王校長補充說,這就是「社區有教室」的概念。二、它是汐止各校的樞紐,讓彼此能一起合作與展現。三、是汐止的藝術基地,也是個藝術實驗的平台。四、汐止的美學教育紀錄施力點,很適合專家學者整理研究。五、汐止藝術教育成果的展現。高總監指出,若要論汐美展對台灣美術教育的影響,能以從這五個脈絡來切入。

聯汐夢想作品。圖/人文遠雄博物館提供。

簡單來說,汐美展絕對不只是個美展。王校長表示,青山國民中小學能像現在這樣,針對素養導向的藝術教育跨域教學,整合了科技與人文,並獲得藝術教育貢獻獎學校的殊榮,要歸功於老師的創意投入發想、熱情付出,而若要話說從頭,則是始於跟遠雄的合作。

王校長娓娓說道,汐美展做為成果,展中的豐富表現是觀眾能見到的冰山一角,見不到的是後續引發的驚人能量。因為與人文遠雄博物館的討論合作,帶動了學校整體的老師去反思,傳統教學或體制內的課本是否能真正符合學生們的需求。在經過諸多反省、調整以及更深度的相互激盪與進修,當青山國中小的老師去研習時,在特色課程的系統化思考或創意發想,都會讓他校老師或工作坊的教授刮目相看。想著校內老師廣受稱讚,王校長驕傲地說,那是因為從汐美展開始,他們早就在做這件事。

聯汐夢想作品。圖/人文遠雄博物館提供。

「對這個社區而言,人文遠雄博物館的汐美展像火車頭,他是帶動我們後面的學校一節一節持續不斷在做創新教學。」對於作為美學引擎的汐美展,王校長抱持著無限的感激。她細數著近期努力談來的合作,想是自我期許要回應人文遠雄對社區的關愛,對於孩子們的藝術教育2.0,正盡力做好做滿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