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像, 展演活動, 本月聚焦, 藝術市場, 藝術美學, 藝術觀點

是花花公子卻也是偉大收藏家!畫廊界奇譚:卡斯特里的魔力

1946 年,紐約,從羅馬尼亞回國時拍攝的照片。讓− 克里斯多夫.卡斯特里提供。(典藏藝術出版提供)

關於卡斯特里邁入畫廊界的第一步,沒有人比他自己談論得更加充分。他發表過的聲明不計其數,但都迷霧重重,除了為數不多的幾個細節,幾乎沒有透露任何重要的資訊;他的敘述展現了他巧言令色、滴水不漏的語言技巧,後來的事實證明,這正是他的標誌性特色之一。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卡斯特里與製作人克勞德.貝里(Claude Berri)的一次談話──

卡斯特里:畫廊的第一場展覽美極了。它還是基於我對美國和歐洲的藝術家進行比較的想法展開的⋯⋯

貝里:你是在宣告自己的意圖:「我,李歐.卡斯特里,要開一家畫廊,展出的是繪畫。」

卡斯特里:不,不是普通的繪畫,而是我眼中最優秀的藝術家畫過的最好的作品。我想說,1957 年2 月1 日開幕的這場展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人們不得不承認李歐.卡斯特里的一絲不苟和他對卓越的不懈追求。他是一個收藏家,一個活力四射的花花公子,時而充當掮客,時而扮演侍臣,由於錯綜複雜的環境,他長期屈居幕後,直到五十歲時才終於自立門戶。這個整潔優雅的男人會成為二十世紀下半葉最偉大的畫廊主,是不是具有什麼特殊的能耐?

如果個人魅力也算是一種能耐的話,那麼是的。卡斯特里有高高的額頭、整齊油亮的黑髮,簡潔幹練的動作和無可挑剔的衣著。雖然身高不高(五呎五吋),但他在多年的業餘生涯中,已經練就了能夠手持雞尾酒杯遊刃有餘地寒暄交際的能力。首場展覽的開幕活動上,他那一套舊世界的人情練達迸發出了令人眼花繚亂的效果。他將優雅精緻發揮到了極致,在人前走過時永遠面帶微笑,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藝術家還是收藏家、批評家還是策展人,沒有人能夠抗拒他的魅力。他慷慨、健談,又細心、體貼,不會給任何一隻高腳杯留下未被斟滿的機會,總能讓任何一點虛榮心得到滿足;他掌控著全局,如同開屏的孔雀一般,盡情施展著個性和財富散發出的魅力。而這與他的事業企圖並不衝突,他展示最精彩的美國和歐洲繪畫,邀請時髦的上流社會隨他一起登上藝術的頂峰,而他則收穫了人們無上的感激。綜合一切因素,李歐當之無愧地在1957 年2 月3 日完成了對自己的一次超越!而這一切才剛剛開始。

「卡斯特里的魔力」塵封已久,它一旦噴湧而出,便受到了世人的矚目。然而,風光背後卻是危機四伏。開幕後沒幾天,歡欣雀躍的卡斯特里就向伊蓮娜宣佈,畫廊賣掉了第一件作品,一張蒙德里安。即便如此,他對女色的貪戀和財務上的依賴卻讓妻子脆弱的神經不堪重負;二十五年來,他們的婚姻關係一直都很開放,如今卻開始急速惡化起來。伊蓮娜是一個年輕盡職的妻子,雖然羞澀、內斂,卻也從容、安逸,但她卻越來越無法忍受丈夫五花八門的自戀舉動,並最終積鬱成疾。

1957 年,紐約。羅伯特.勞森伯格在他的工作室中,周圍擺滿了他的「混合藝術」作品。他對這個時期的看法是:「沒有人在乎我的創作。」。藝術© 羅伯特.勞森伯格遺產,紐約州紐約市VAGA 授權。(典藏藝術提供)

卡斯特里對埃米爾.德.安東尼(Emile de Antonio)說:「抽象表現主義是當時最重要的藝術運動,而我真的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麼。我過去積攢下了一些歐洲繪畫,但大多都是為了收藏,並非出於經營目的。」在這段關於自我形象的回憶中,他奇怪地隱去了陪伴在側的妻子。即便這份收藏彰顯出的是他們完全一致的高雅品味,那也是屬於他們兩個人的收藏啊。幾年之後成為了畫廊第二負責人的伊萬.卡普(Ivan Karp)回憶道:「他們有幾件一流的杜布菲,1946、1947 年的作品,很有感染力。他們有幾件賈克梅第。他們有三張波洛克。都是極其出色的作品。他們有幾件德.庫寧。對我來說這些都是了不起的收藏,很深刻、很複雜,也很完整⋯⋯是最高品質的收藏。」但正如卡普確認的那樣,如果沒有伊蓮娜的個人財富,這些收藏根本就不會存在。

芭芭拉.雅各森回憶道:「伊蓮娜永遠都帶著小狗比奇娜(Piccina)待在展廳後面。她穿著一件黑色的小連衣裙,魅力十足,風情萬種。她羞澀、聰明、與眾不同。」伊萬.卡普說:「她是畫廊的奠基人之一。她極富個性,是一位敏感細膩的女性。所有人都確定這家畫廊是夫妻二人共同開創的事業──甚至連卡斯特里本人都在直接被問及此事時說:哦,對,伊蓮娜也參與了;不過從戰爭結束到我把畫廊開起來那會兒,我們的關係一直都不太好。」

在畫廊成立的最初幾個月中,卡斯特里繼續對最優秀的歐美藝術家進行比較的計畫碰壁了。他為包括喬恩.許勒爾(Jon Schueler)、諾曼.布魯姆、保羅.布拉克(Paul Brach)和瑪麗索爾(Marisol) 在內的一批第二代抽象表現主義藝術家舉辦了個展,卻只推出了克勞德.韋澤(Claude Viseux)和霍里亞.達米安(Horia Damian)這兩位二流的歐洲藝術家。幾個月後的展覽「先驅1910-1950」(Pioneers 1910-1950)是他的最後一次嘗試,他將波洛克一人與德勞內、杜布菲、賈克梅第、康丁斯基、雷捷、米羅、畢卡比亞和施維特斯放在了天平的兩端,從而對歷史進行了概括。在那之後,卡斯特里在不斷擴張的美國藝術漩渦中越陷越深,不得不切斷他與巴黎的紐帶。5月6 日,囊括了布魯姆、巴德(Budd)、朱巴斯(Dzubas)、瓊斯(Johns)、萊斯利、路易斯(Louis)、瑪麗索爾、奧特曼(Ortman)、勞森伯格和薩韋利(Savelli)的展覽「新作」(New Work)開幕,除此之外,卡斯特里畫廊的第一年再無建樹。但在此之前,卡斯特里職業生涯中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幾次著名的奇跡開始顯現。

卡爾文.湯姆金斯在《異乎尋常》(Off the Wall)中詳盡地記敘了全因機緣巧合發生在紐約的一次邂逅。那是1957 年4 月的一個週日,兩位正在探尋藝術新風格的歐洲政治流亡者──李歐和伊蓮娜.卡斯特里遇到了兩位剛從南方來到紐約的美國畫家,他們剛好也在埋頭尋找一種與抽象表現主義不同的風格──這就是卡斯特里夫婦與羅伯特.勞森伯格和賈斯培.瓊斯的初次相逢。1952 年夏天,伊蓮娜曾直截了當地告訴德.庫寧:「李歐會開一家畫廊,但是他不會展覽你的作品。因為他要的是新的東西!」這對畫廊主和這對藝術家具有相同追求,或許註定會在茫茫人海中相遇。但又有誰能料到他們會在藝術世界掀起一波又一波的驚濤駭浪呢?

與法蘭克.奧哈拉一樣,羅伯特.勞森伯格也沒能抵禦紐約的誘惑,於是在1949 年來到了這座城市。在黑山學院接受了包浩斯大師約瑟夫.亞伯斯的訓練之後,他在巴黎的朱利安學院(Académie Julian)進行了短暫的學習,繼而遊歷了非洲北部地方。此後,這位年輕的德克薩斯人帶著他的勇氣、幽默、才華、氣度和一顆赤子之心,來到了紐約這座絢爛奪目的世界藝術之都。除了勞森伯格,幾乎沒有人能從50年代末紛亂的市井生活中發現詩意:被拆除的房檐、動物標本、坑坑窪窪的垃圾桶、破碎的鏡子、燈泡,以及各種廢棄物,全都在他的「混合藝術」(Combines)中獲得了全新的面貌。勞森伯格是一位如饑似渴、睿智開明、與人為善、興致高昂的漫遊者,他不斷地出現在紐約的大街小巷,以人類學家進行實地考察的執著與專注,記錄著他的「觀測結果」。他癡迷於「只能在這座城市找到的那種始終存在卻毫無邏輯的並置」,無所畏懼地投身於這座城市的混沌之中,追尋求索。

圖說:1957 年,紐約羅伯特.勞森伯格在他的工作室中,周圍擺滿了他的「混合藝術」作品,他對這個時期的看法是:「沒有人在乎我的創作。」影像© 羅伯特.勞森伯格遺產 / 紐約州紐約市VAGA 授權。

(本文節錄自《李歐和他的圈子-美國畫廊教父卡斯特里的一生》,由典藏藝術家庭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美國畫廊教父李歐‧卡斯特里首部中文版傳記《李歐和他的圈子-美國畫廊教父卡斯特里的一生》

李歐‧卡斯特里

典藏網路書店 https://bit.ly/3jW5hZz

博客來 https://bit.ly/3jyvpcR

誠品線上 https://bit.ly/3DCCzVw

蝦皮 https://bit.ly/3jSxZe7

讀冊 https://bit.ly/3yEj7Ej

李歐‧卡斯特里(1907-1999),義大利裔猶太人,他是二十世紀最受人敬重的畫廊主,是美國最傑出的藝術商人,更是戰後美國藝術的奠基者之一。

50歲才開設人生的第一間畫廊,李歐以其對藝術的獨到眼光、細膩入微的觀察力以及堅決果斷的執行力,將許多當時仍沒沒無聞的藝術家打造成藝術界的明日之星。賈斯培‧瓊斯、安迪‧沃荷、湯伯利、勞森伯格、李奇登斯坦等,成為這些幾乎是二十世紀藝術史中重要人物的推手。他對才華洋溢的年輕人慷慨資助,甚至定期支付薪水,幫助他們的作品尋找理想的藏家,而非僅看高價者,從而改變了藝術市場的遊戲規則。他以眼光、人脈、明星藝術家一步步打造自己的藝術網絡帝國,建立無可匹敵的美國藝術商業機構。而他與拉里‧高古軒(Larry Gagosian)等當今超級畫廊主之間的師承關係,亦體現了他對當代藝術世界深遠的影響。往後數十年始終在藝術界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本書以卡斯特里個人以及家族經歷作為切入點,探尋其家族歷經戰爭、逃難、猶太屠殺、迫害等顛沛流離的發跡和中落。這段不曾被掩蓋卻從未被談起的身世,最終塑造了他既時刻保有戒備又富有吸引力的人格特質。這些特質亦讓他具有遠見卓識的從普普藝術到觀念藝術為每一個重要運動推波助瀾,也因此煽動起世界對美國當代藝術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