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當代藝術家 (ultra-contemporary artist)將約 45 歲以下的藝術家從當代創作中標示出來。對於新事物的渴望,改變了市場。對於年輕藝術家的日益關注,也幾乎觸及了藝術界的每個部分。
第 1 種打開|比「當代」更當代的「 超當代 」
如果將「當代藝術」視為在世藝術家們發展的唯一類別,我們可能錯過什麼?
著名的文學家馬奎斯,在魔幻寫實小說《百年孤寂》裡描述過這樣一句話:「這世界太新,很多事物還沒有名字,必須用手指頭伸手去指。」指出之後,我們給了新事物一個名字,就像在渾沌宏肆的海洋中,小島成為座標;新事物從模糊的意識中浮現,在我們的認知裡找到位置。
自 1860 年代至 1970 年代左右,發展出有別於過去的「現代藝術」(Modern art)。20 世紀中期至 21 世紀前為主,又出現反動並解構「現代主義」框架的「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此後,時序繼續流轉,一般而言相對「現代」更前衞的,屬於當今人們正在創作的藝術形式,皆包山包海泛稱為「當代藝術」(Contemporary art)。
「 超當代藝術家 」(ultra-contemporary artist)概念的提出,根據 2019 年 3 月最初在 Artnet 上的定義,特指 1974 年之後出生的藝術家群。在當代的跨度,包含 1987 年逝世的安迪沃荷與1987 年出生的艾弗瑞.辛格等藝術家的景況下,作為拍賣場的術語,描述有別於 1945 年至 1974 年間出生、累積一定資歷與聲望的當代藝術家,為近幾年藝術市場出現的特別趨勢,彰顯約 45 歲以下新血的活躍與知名度。
超當代藝術在市場上被標示出來的原因之一是:這些藝術家作品的動力不同於過去,那些具有悠久市場歷史且流通作品數量有限的藝術家。超當代名單上引起轟動的藝術家,如 Njideka Akunyili Crosby、Jonas Wood 等人,很難在藝廊一級市場上購得他們的作品,這推高了超當代作品在拍賣二級市場上的價格。
第 2 種打開|藝術市場運作的新局面
自 2019 年至 2021 年,根據 Artnet 的數據資料庫統計,年輕藝術家作品的拍賣銷售額飆升了 305%。
在上一個十年,超現代藝術在市場上的活動其實就已出現過快速增幅的現象。高峰發生在 2013 年及 2014 年,當時全球銷售額從大約 9180 萬美元上升至將近 1.59 億美元。相對平靜的幾年後,全球疫病大流行期間出現重大變化:2019 年上升至 1.834 億美元之後,超當代藝術品的拍賣銷售額同比增長約 40% ,至 2020 年的 2.564 億美元,然後幾乎增長要兩倍,在 2021 年達到 7.422 億美元。
超當代藝術的需求激增,集中在美國、英國與中國等區域市場。2013-14 年的高峰期中,排名第三的英國市場與排名第一的中國市場,銷售額皆不超過 2200 萬美元。到了 2020 年,第三名的英國市場與第一名的中國市場之間,差距擴大到 6000 萬美元。2021 年,第三位的英國與第一位的美國市場,銷售額差距達到驚人的 2.25 億美元,美國和中國的銷售額合計則接近 5.89 億美元。
這些藝術作品讓全球前三大拍賣行——蘇富比、佳士得與菲利普斯,在 2021 年獲得了 5.728 億美元的收入,比起 2020 年增長了 222%。以上數據包括傳統藝術形式與 NFT。不可替代的代幣所掀起的熱潮,如 Beeple、Bored Ape Yacht Club 的創建者與 CryptoPunks 創建者的作品,對於超當代藝術無疑產生推波助瀾的作用。
對新事物的渴望,改變了市場。對年輕藝術家的日益關注,也幾乎觸及了藝術界的每個部分。從藝博會、畫廊到博物館,大家紛紛抓住這個機會,以新的方式接觸新的觀眾。
蘇富比在紐約推出一場名為 The Now 的新大型晚間拍賣會,專門展示過去幾十年創作的藝術品。巴塞爾邁阿密海灘藝術展在 2021 年首次舉辦專門針對 NFT 的特別展區。較小規模的地區性博覽會,如新加坡的 SEA Focus 也刻意保持低價,以吸引年輕收藏家為目標。許多知名藍籌畫廊增加多位年輕藝術家的名字。一些古老傳統的博物館也在此波趨勢中,探索著分享藝術、吸引年輕觀眾並增加收入的新方式。例如義大利的烏菲茲美術館(Galleria degli Uffizi),已開始舉辦在世藝術家的展覽,並嘗試以 NFT 的形式出售藝術史上大師作品的數位複製品。
隨著全球疫情漸漸日常化,有趣的是,超當代藝術的銷售額似乎也正走入緩坡。Artsy 平台可能因其面向線上販售的屬性,對於超當代藝術行情仍保持方興未艾的樂觀態度。Artnet 去年的秋季報告則指出,幾年下來市場增幅最快的超當代藝術領域已經趨緩:「該類別在今年(2022)前六個月交付了 3.653 億美元,增長了 6.5%。就同比增長而言,這比任何其他類別都少。」《藝術新聞》(The Art Newspaper) 與《阿波羅雜誌》(Apollo)藝市評論人,也不約而同預測,超當代藝術市場在今年度勢必來到冷靜的時刻。
而週期的起落中,對於更多人而言,傳統與新興所帶給我們的,或許並非是二選一的判斷。如同疫情過後的日常,終究與 2019 年前的日常不再相同,超當代藝術潮流早已無法回頭,揭開世界的新局面。
第 3 種打開|超當代藝術家及其作品面貌
人們總是更容易對自己同世代的品味產生共鳴。市場上對年輕藝術家作品的需求,很大程度是由新一代收藏家推動的。不僅購買藝術品的年輕群體比以前大得多,更有調查顯示,千禧一代收藏家在數位藝術上的支出超過所有其他世代。
此外,不同於 2013 年和 2014 年出現的年輕藝術家熱潮,近幾年快速崛起的超當代明星主要為女性藝術家、具象繪畫為主的有色人種藝術家、新媒體藝術家。2021 年拍賣會上排名前 25 位的超當代藝術家中,就有 9 位是女性,10 位是有色人種藝術家(其中 2 位是女性)。近年女性收藏家的平均支出也超過男性收藏家,2021 年的藝術投資比 2020 年增加了三分之一,達到 41 萬美元。
另一方面,許多新媒體藝術家並未接受過正規高等美術培訓。例如 19 歲的 NFT 現象級人物 Victor Langlois(又名 Fewocious )與生於 1981 年的Beeple(又名 Mike Winkelmann)。Beeple 在開始數位藝術創作前學習的是化學工程,且是在作品《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於佳士得拍賣會以 6,900 萬美元的價格售出,引起轟動之後,才著手舉辦他的第一場畫廊展覽。大多數新媒體藝術家則是在數量穩健增加的 NFT 市場上出售他們的作品。
歷史尚未成形之前,每個當下,都是故事中的篇章段落。哪些人如流星般亮眼而消逝,又有哪些將是未來史冊上難以忽視的大師?
如同大多數趨勢,往往引起一場空的擔憂與討論。超當代市場熱度引發投機性的購買,的確可能損害年輕藝術家更長遠的職業生涯,並貶低創作成熟度應得的成就。儘管如此,這股從拍賣場延伸的藝術潮流,為年輕創作者與傳統核心圈之外的藝術家,提供了重要立足點,並翻轉藝術產業各層面的思考與發聲。
回歸作品本身,對於收藏家來說,超當代更是發現新鮮眼界的好機會。無論市場如何變化,藝術,基於個人真實的創造力與表達,畢竟才是吸引這麼多人為此目眩神迷的最核心關鍵。
撰文|Melody TU
參考資料|‘Contemporary Artist’ Means Everyone From Andy Warhol to Avery Singer. Here’s a New Category for the Art of Our Time、Ultra-Contemporary Art Ascendant: The Rise of the Market’s Newest Category、Introducing: The Artnet Intelligence Report, Spring 2022 Edition、Introducing: The Artnet Intelligence Report, Fall 2022 Edition、The Ultra Contemporary Art Market in 2022、The Art Market Recap 2022、Art market predictions for 2023: wet painting is out but guarantees are here to stay、What will happen to the art market in 2023?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