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 藝術美學

在火星上 3D 列印房子? ROSO機器人建造實驗室 用新興技術發展藝術與公共空間的未來

ROSO機器人建造實驗室
ROSO 與國際知名數位運算大師、德國藝術家 Michael Hansmeyer 合作,製作於日本東京森美術館的《森未來與藝術》(Mori Future and the Arts)展覽展出的作品《Muqarnas》(2019)_圖片提供 ROSO
ROSO機器人建造實驗室
作品《珊弧.山瑚》(2021)於屏東落山風藝術季展出,榮獲 2022 第六屆 ADA 新銳建築獎佳作。該作品利用電腦演算法轉化珊瑚微小細胞間,彼此互相推擠、複製、生長與擴張之規則,並在經過時間軸向的動態堆疊後,慢慢形成一複雜有機曲面的美麗型態_圖片提供 ROSO

你可曾聽聞 ROSO 之名? ROSO機器人建造實驗室 成立於 2019 年 2 月,是一個前衛且跨學科的研究團隊,研究基地設置於逢甲大學建築系中。由逢甲大學建築專業學院副教授 盛郁庭 與陽明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助理教授 王識源 共同創辦。名字取自 Robotic Solution 之意,致力於整合電腦運算設計、機器人 3D 列印技術與新興材料研究,去探索新的方法。

兩位創辦人從大學到研究所主修均是建築,並遇到了擅長運用數位工具的新一代建築老師啟蒙,尤其他們在瑞士聯邦理工學院(Eidgenössis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念研究所期間,學習各種前衛的建築理論教學,並接觸協助實驗的數位與施作設備,讓他們回台灣後發展各種高端的建築實驗。

ROSO機器人建造實驗室創辦人、逢甲大學建築專業學院副教授盛郁庭_圖片提供 公共電視
ROSO機器人建造實驗室創辦人、陽明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助理教授王識源_圖片提供 公共電視

除了公共空間與營造,ROSO在台灣的作品還有藝術、品牌陳設,更揚名國際,獲得國際知名數位運算大師、德國藝術家 Michael Hansmeyer,也是 ROSO 創辦人於瑞士老師的邀請,製作於日本東京森美術館的《森未來與藝術》(Mori Future and the Arts)展覽中展出作品《Muqarnas》(直譯《鐘乳石簷口》,2019)。

ROSO機器人建造實驗室
「ROSO機器人建造實驗室」成立於 2019 年 2 月,是一個前衛且跨學科的研究團隊,研究基地設置於逢甲大學建築系_圖片提供 公共電視

盛郁庭分享:「這個作品所有的資訊都在電腦裡,由我們跟老師對接後製造。」Michael Hansmeyer 透過coding(程式編碼)來描述虛擬空間的摺紙,所摺出的一個塔,塔柱周圍有一個直徑 6 米的柱飾,由約 1 萬 4 千根不同長度的鋁管構成,懸吊於天花板上,總重量約 2 噸,展現數位工藝美學。盛郁庭表示,過去是由師傅來承襲這個技藝,現在我們思考的是,是不是有機會透過電腦或數據的方法把這些技藝傳承下來,且電腦有機會可以學得更快,甚至有更多的變異、可能性。

作品《逐雲》,又名《疊舞竹曲》(2022),為「2022構竹林鐵新銳建築展」的作品之一。座落於嘉義市北門車站樹木環繞的車庫園區綠地上,以「竹子新結構」的設計觀點,利用竹複合薄板之彎曲性能,設計和建造一座5公尺高的多孔隙自由形態薄殼結構,猶如穿梭於阿里山的小火車,追逐著雲而上。

《逐雲》又名《疊舞竹曲》(2022),為2022構竹林鐵新銳建築展之展出作品之一。座落於嘉義市北門車站樹木環繞的車庫園區綠地上,以「竹子新結構」的設計觀點,利用竹複合薄板之彎曲性能,設計和建造一座5公尺高的多孔隙自由形態薄殼結構,猶如穿梭於阿里山的小火車,追逐著雲而上_圖片提供 ROSO
《逐雲》利用竹複合薄板兩兩相扣的摩擦力來構築,使用約170片切割單元,形體十分優美_圖片提供 ROSO

位在高雄市美濃運動中心前的作品《韻水 慢漫》(Flowing Rhymes,2023),則是 ROSO 與趙建銘建築師事務所共同合作完成台灣首座機器人水泥 3D 列印景觀座椅。ROSO 成功挑戰如何讓原本要一、兩天才乾的水泥瞬間凝結,使用自行開發的機器手臂水泥 3D 列印技術,展現了機器人 3D 列印的多向度自由曲度成型的特色,以「瀰濃」水的意象為主題,打造如自然河水般優美曲線的街道座椅,為這片土地帶來獨特的景觀藝術,也重塑新的智慧營建施工模式。台灣營建產業近年來面臨缺工、技術斷層嚴重且年輕勞動力缺少的困境,ROSO 期待藉由營建機器人與 AI 運算、材料科學等,開啟新型態智慧營建的可能性與機會。

與建築師趙建銘共同合作高雄市美濃運動中心景觀座椅《韻水 慢慢》(2023),以「瀰濃」水的意象為主題,挑戰如何讓水泥瞬間凝結,為台灣首座機器人水泥3D列印景觀座椅_圖片提供 ROSO

王識源覺得PETG(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是非常迷人的材料,有點像玻璃,透明清澈,結構性佳,又可以回收再利用,結合機器人技術與3D列印可以創作出各種造型, 除作品《粼光桌》(2023)應用於服飾品牌「詹朴APUJAN」門市展台,更展現於屏東落山風藝術季展出作品《珊弧.山瑚》(2021)。

ROSO機器人建造實驗室
PETG(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有點像玻璃,透明、清澈,結構性佳,更可回收再利用,結合機器人技術與3D列印可以創作出各種造型。作品《粼光桌》(2023) 獲得服飾品牌「詹朴APUJAN」的青睞_圖片提供 ROSO

《珊弧.山瑚》利用電腦演算法轉化珊瑚微小細胞間,彼此互相推擠、複製、生長與擴張之規則,並在經過時間軸向的動態堆疊後,慢慢形成一複雜有機曲面的美麗型態。團隊挑戰用最短的時間,連續列印100小時,列印出5公尺長、2.2公尺高、1公尺深的作品。《珊弧.山瑚》更榮獲以「未來」為主題的2022第六屆ADA新銳建築獎佳作。

在數位工藝的實踐之下,挑戰更多「建築的想像力」與「建造的可能性」,盛郁庭更大膽擘劃願景:「如果有一天,真的有人順利地到火星去,他們會需要一個團隊,幫大家在火星建造房子,他們可能會想到有一個台灣的團隊叫 ROSO!」

編輯|Melody TU
資料.圖片提供|公共電視


《藝術很有事》廣泛探討台灣藝術文化的時代性、趨勢、事件和創作,關注國際重要展演和事件,也從議題出發,討論具有公共價值的議題,力求在最短的時間表達最深的含意。

YouTube 頻道官方Facebook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