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美藝論, 美學觀點, 藝術市場, 藝術美學, 藝術觀點

把錢花在藝術作品上能讓人生更充裕 ── 宮津大輔

宮津大輔

我收故我在,宮津大輔
圖片提供:永添藝術

藝術品收藏非富人豢養的豬舍,有需要就抓出來買賣

「花一年薪水,買一件作品」、「日本工薪收藏家,專交藝術家朋友」、「奈良美智跟草間彌生都幫忙他家做裝飾」,這些乍看荒謬的文章標題,卻真實地存在,內容描述的是這位以獨立收藏家聞名的日本上班族──宮津大輔。他從小就對繪畫感興趣,夢想成為一名畫家。高中時,他在展覽裡遇見了安迪沃荷的作品,僅憑著看展時的那份悸動,便認定了自己喜愛藝術與渴望收藏的那顆心。

1994,宮津大輔在他30歲那年花光他所有工作獎金買下一張草間彌生的作品後,就知道自己已經停不下手,然而,他收藏藝術品並非取決於價格,即使他也曾入手以他收入而言相對高價的藝術品,像是前述的草間彌生畫作。(編按:當時60萬日幣是高價,不過跟現在的拍價相比,早已不可同日而語)

宮津大輔

南瓜, 草間彌生, 1981 圖片來源

迄今收藏約400件的作品,他總是以個人喜好為購置的優先考量,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在他的收藏生涯裡,不曾賣過手頭上任何一件作品,因為那不是為了投資,純粹是一種對藝術的信仰。

宮津大輔

宮津大輔用來存放作品的地方是收藏業界超有名的典藏專家「寺田倉庫」 圖片來源

看到鍾意的藝術品,就算是借錢也要買下來

宮津大輔雖囿於自身的收入限制,無法購置高價藝術品,但為了實踐心中那個親近藝術的目標,他以「盡力負擔得起」這個角度去設定自己的收藏標的,在不同時期裡用這樣的標準去收藏許多年輕剛出道或是尚未熬出頭的藝術家作品。像是以爆破聞名世界的藝術家蔡國強過去曾在日本留學,住在東京新宿9年,當時的宮津大輔非常欣賞蔡國強與他人截然不同的藝術創作手法,不久,他便成為首批入手蔡國強作品的藏家之一。那時距離蔡國強擔任2008北京奧運視覺特效藝術總設計,還有十幾年的光陰。

蔡國強

知名藝術家蔡國強與他獨有的爆破美學作品 圖片來源

有趣的是,即使宮津大輔透過藝術品收藏交到了許多藝術家朋友,但他入手藝術品的管道仍以畫廊為主,正因如此,也給了他更多與畫廊主、策展人以及藝術家的多方交流機會,拓展自己的藝術視野同時增進自身的藝術賞析水平。他總謙虛地說,到目前為止,他的藝術收藏非關鑑賞眼光與投資心態,而是與他內心跟藝術品之間的「共鳴」有關。

十年前那位在台北現身的癮行者

台北當代藝術館_癮行者-宮津大輔:一位工薪族的當代藝術收藏展CF

藏而優則展,這句話套在宮津大輔身上相當受用。2011年,由策展人羅健毓女士從宮津大輔收藏列表中的51組藝術家裡精選出61件作品,在台北當代藝術館以「癮行者-宮津大輔:一位工薪族的當代藝術收藏展」為題,傳遞宮津大輔慕舊崇新的藝術收藏價值觀。展覽中除了經典的草間彌生畫作與初亮相的奈良美智拉門外,也展出了大量的錄像作品,跨國籍的創作者群,其中也有來自台灣的藝術家。可見宮津大輔的收藏維度,並非僅僅侷限在特定人物或是創作媒材上,這也積極呼應著「癮行者」這個收藏上癮而力行此道之人的名詞含義。

「一個人的收藏」藝術電影紀錄片前導

2017年,在知名音樂人姚謙所監製的藝術電影紀錄片「一個人的收藏」裡,宮津大輔作為被跟拍的收藏家之一,談到其收藏動機是因為平常工作總是要受到很多指令,但收藏藝術不用,藝術使人自由。可見那股對自由的強烈慾望,已將喜愛偏執到成癮程度,驅使他竭力地進行藝術收藏。

十年後那股在高雄發出的境遷信號

2020年,在癮行者離開台灣的十年後,宮津大輔帶著他的錄像收藏重回台灣舉辦特展,聯手策展人邵雅曼女士在他25年間所收藏近100項的錄像作品中,挑選出八位來自台灣、泰國、新加坡、日本與中國的亞洲藝術家,作為本次展覽主題「宮津大輔:25年錄像收藏展—東亞與東南亞的境遷信號」的代表作品。

策展人 邵雅曼 女士
圖片提供:永添藝術

策展人邵雅曼特別提到,與宮津大輔的結識始於2018年12月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的開館上。由於宮津大輔看中高雄新崛起的藝術場域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所呈現的質感,以及對當代藝術策展美感的認同,因此特別和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的雅曼執行長聯繫催生此展。本次策展概念藉由聚焦錄像藝術,以作品中的時間植入轉化人們觀展視覺認知,而錄像藝術從上世紀60年代興起至今,一開始作為行為藝術的輔助,到後來突破其媒材定位,成為一種動態的藝術表現形式,藝術家透過錄像的時間軸,來醞釀鋪陳自己的創作理念。

這次錄像展品主題從宗教經典、國史、聲像、夢境與文化限制等跨域思想發散,最終回歸到錄像中對空間與時間交錯維度裡的多元聲音進行探討。

《水月》,2017, 單屏道錄像聲光裝置,11‘ 14“ , 蔡佳葳(台北)

《維摩詰經.觀眾生品》「如智者見水中月」
圖片提供:蔡佳葳 Caption Water Moon, 2017, video, color with sound, 40 seconds《水月》2017 彩色有聲錄像

« Honey (mi),蜜 », 2003, 單屏道錄像, 9’29’’ , 楊福東(中國)

利用鳥瞰相機的角度和小號旋律樂器激發出張力,表達了一種獨特的世界觀,具有深遠的影響。
圖片提供:楊福東ShanghART Gallery (Shanghai / Beijing / Singapore)Honey-Selectedimages

《我的母親的花園,My Mother‘s Garden》, 2003, 單屏道錄像彩映, 7’4’’, 阿比查邦・韋拉斯塔古(泰國)

為迪奧(Dior)時裝屋要求所製作的無聲電影,靈感來自維克多·德·卡斯泰拉納(Victoire de Castellane)的珠寶,看起來像有毒的花朵和食肉植物。
圖片提供:永添藝術

«德黑蘭的黃昏, The Dusk of Tehran» ,2014, 單屏道錄像聲光, 4′ 14”, 陶輝(中國)

相同的故事,放在不同的民族之中, 突顯了差異之餘,也呈現了身處在不同時空的女性對戀愛的渴望。本片強調了香港等大都市,對於反對派對伊朗婦女的文化限制環境的自由態度,發人深省。
圖片提供:永添藝術

真正生活在藝術中的那個男人

從諸多的報導與影評中,我們讀見的是宮津大輔對於購置收藏的堅定意志與異於常人對藝術的那份熱愛。在台北當代藝術館的癮行者與高雄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的境遷信號這兩檔間隔十年的特展裡,我們能真切地感受到宮津大輔樂於分享藝術收藏的積極態度與參與策展的那份藝術涵養。

宮津大輔

宮津大輔自宅「夢想之屋」”Moment Dream House” 設計者:Dominique Gonzalez-Foerster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Gallery Koyanagi, Photo Courtesy of Tokyo Opera City Art Gallery

宮津大輔

奈良美智為宮津大輔「夢想之屋」所繪製的拉門作品 圖片來源

目前的宮津大輔除了收藏家身份之外,也身兼策展人、公部門藝術諮詢委員、大學客座教授、作家與各大藝博會力邀的講座與談者。或許在他的人生哲學裡,生活就該被藝術圍繞著,如同他那與藝術家共創的「夢想之屋」,一座由裡而外以藝術作品打造而成的自用住宅,能實際地生活在藝術中,每日呼吸著藝術的氣味,這應該也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終極藝術收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