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觀點, 藝術美學

「黃華成.未完成」:台灣前衛藝術家的人生走馬燈

【#未完成,#黃華成】#AnOpenEnding:#HuangHuaCheng2020.05.09 – 2020.11.08北美館 3樓 3B展覽室https://reurl.cc/Kk3vo9

Posted by 臺北市立美術館 Taipei Fine Arts Museum on Sunday, 3 May 2020

從5月9日至11月8日,「未完成.黃華成」藝術家研究展將於臺北市立美術館(以下簡稱北美館)盛大展出。這個長達半年以上的回顧展,具有相當豐富的文獻、裝置以及藝術家一生的創作概念。從去年開始大量整理檔案資料,策展人張世倫從各方搜得為數龐大的珍貴史料。其中有許多攝影作品是由資深藝術家,也是黃華成的老友-張照堂提供。

臺北市立美術館,黃華成,未完成
重建黃華成為自己設計的告別式

關於黃華成的展覽,其實過去曾二度到北美館敲門,然而在機緣未具足的情況下尚未辦成。博物館要舉辦展覧,倘若大部分文獻都遺失了,面對再具傳奇性的人物也做不出展覧。除非「物證」到齊,藝術家論述或者口述歷史能夠集結在一起,因為種種因素與機緣,展覽才能成立。

與黃華成一樣,也畢業於師大美術系的北美館林平館長表示:「如果缺乏歷史的書寫,歷史便不存在。我在求學期間,同學們都聽過這位學長的特殊表現,但台灣一直以來都很難去處理黃華成累積的手稿、設計,甚至他的藝術行動、計畫等⋯⋯因此他成為藝術界的傳奇。但隨著時間更迭,世人很可能會遺忘這位才華洋溢的前輩。」

直到今年,所有條件終於萬事俱全,而在covid-19疫情的影響下,檔期甚至可以排至年底,讓台灣的觀眾有充裕的時間來認識這位影響了藝術、影視、設計,甚至行為概念的藝術家。

臺北市立美術館,黃華成,未完成
右起美北館館長林平、策展人張世倫、藝術家張照堂
臺北市立美術館,黃華成,未完成

北美館這幾年經常透過新世代的角度,重新詮釋歷史,不見得以傳統史學的方法介紹,而改以各種複雜的方法論,藉由策展人或藝術家的視角,重新講述歷史的不同切面。策展人張世倫的父親張照堂與與黃華成都是1960年代的文藝青年,在耳濡目染之下,張世倫深知這位父親好友的重要性。

「但是材料在哪裡?黃華成的作品不像傳統物件,而散落在其手稿、裝置品、幻燈片,甚至有超過250本書籍封面都出自他的設計,那些都是藝術家從60年代至今,與大眾分享他個人的『現代』思考。」策展人張世倫補充道,關於創作與實踐的各種可能性,透過這次的展品,皆呈現出黃華成在不同時期的概念與發想,這其中也包括他的挫敗與轉折點。

臺北市立美術館,黃華成,未完成
臺北市立美術館,黃華成,未完成

對當代人而言,相對生硬的台灣60年代藝術創作,策展人選擇以物質的角度開始談,「那些文件、檔案是死的,但你可以重新閱讀、解讀,甚至去解構,設法觀看其背後體現了什麼精神與時代意義。」這個展覽讓今日的我們能從某個不同以往的位置,注視過去的前衛。

而後,張照堂笑著跟大家分享他拍過的一張舊照片,裡頭的黃華成手指著年幼的張世倫的頭,彷彿指定他日後為自己做這件事。得來不易的展覽,喚起台灣幽冥的早期創作,從黃華成被找出來的三張無人知曉的「原作」-學生時期的繪畫-接下來要引導大家繼續觀賞的作品,一定會超乎你對台灣藝術的想像。

臺北市立美術館,黃華成,未完成

圖片來源/臺北市立美術館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