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姆斯特丹,有一座新開幕的博物館正悄悄引起話題。Art Zoo Museum 將動物標本化為藝術創作,打造出一個充滿戲劇性與故事感的奇幻空間。對靜物畫、珍奇屋或自然美學有興趣的人來說,這裡或許就是今年暑假的靈感冒險地圖。
Art Zoo Museum 坐落於一座經過精緻修復的運河屋中,展出的作品全出自兩位荷蘭標本藝術家范・通厄倫(Ferry van Tongeren)與辛克(Jaap Sinke)之手。他們從達爾文的博物學精神中汲取靈感,為此自稱「Darwin, Sinke & van Tongeren」,希望向這位英國自然觀察者致敬。

他們的創作遠不只是動物模樣的保存,而是一場將死亡轉化為藝術的實驗。作品中有強烈的構圖、氛圍與敘事感,使人彷彿走入一部靜止卻充滿張力的劇場。全球許多博物館與私人收藏家都爭相邀請他們合作,其中也包括英國當代藝術家達米恩・赫斯特。如今,他們將十多年來的創作歷程,透過 Art Zoo Museum 向大眾展出。

「我開始用非常不同的眼光看待自然,」范・通厄倫在博物館開幕影片這麼說:「我們總是過度浪漫地看自然,但其實它是非常殘酷的。」辛克補充:「我們只是試圖展現我們想要的自然。」於是,那些因自然原因死亡的動物──如路殺、病亡或年老──被轉化為全新的生命肖像,帶著極富想像力的姿態重新出場。

走進館內,觀眾最先看到的並非動物標本,而是一座高達 3.5 公尺的巨大猩猩雕塑。這個以牛仔布製成的動物雕塑,展現出結合解剖學與藝術的真實肌肉質地。這隻關在牢籠裡的假猩猩,與隔壁展間一群飛出牢籠的鸚鵡標本相對應,營造出一種超現實的視覺張力。

整座博物館共有七個展間,展出超過 200 件真實動植物標本,皆是自然死亡。這些動物經過精細修補保存後,展現出遠超出我們對「標本」的想像。例如一條鱷魚血盆大口懸掛在屋頂,宛如一盞獵奇吊燈;窗邊的老虎翻滾著身體,彷彿要吞下自己的尾巴;而鳥群則在半明半暗的空間裡展翅,在花卉背景下,好似一幅定格的畫作。這些奇特的場景,讓人不禁回想起博物館的前身,亦即收藏稀奇事物的「珍奇屋」。


Art Zoo Museum 不像典型的美術館那樣使用乾淨的「白盒子」展示模式,而是選擇讓展品與空間對話。被精心擺置的標本,彷彿一幅幅17世紀荷蘭靜物畫,搭配建築本身古典華麗的細節,使人彷彿置身黃金時代的奇幻寓言中。屋頂上除了貝殼裝飾,還掛滿了藝術家這十多年來使用過的手術刀,似乎在提醒人們這些作品與死亡的距離並不遙遠。

「當你開始收藏某樣東西後,就會像上癮一樣,」范・通厄倫在《荷蘭新聞》訪問時坦言,「其實沒有太多道德上的自我規訓,我們只是沉迷於物件與材質的美感。」

Darwin, Sinke & van Tongeren 的作品裡充滿戲劇性、氛圍、優雅與藝術之美。他們不只是在展示動物,更是在創造一種他們所相信的自然,讓人能在裡頭觀看與想像。對觀眾而言,這不只是欣賞標本的機會,更是重新思考我們如何理解自然的一種方式。
資料來源/Darwin, Sinke & van Tongeren、Dutch News、THE ART NEWSPAPER
圖片授權/Ilvy Njiokiktjien, Darwin, Sinke & Van Tongeren, Tim Mintie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