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美學

2020壯圍沙丘地景藝術節登場!在12件大型絕美創作裡漂浪踏沙

「2020漂浪踏沙-壯圍沙丘地景藝術節」盛大開幕!去年首屆狀圍沙丘地景藝術節備受好評,今年宜蘭縣政府、東北角宜蘭風管處及壯圍鄉公所擴大藝術節規模,邀請國內外藝術家團隊,以「看見壯圍」發掘、詮釋在地特色,打造12件創作,每一件都會是熱門的打卡美作。

第二屆「壯圍沙丘地景藝術節」從109年11月22日展出至110年2月28日,活動期間除了欣賞地景藝術作品,更要到小農市集與走入總統府官邸的在地食材相遇,並且體驗沙灘瑜珈、沙丘電影院等在地限定活動,深度探索壯圍的多采多姿。

12件地景藝術作品

01

藝術家|禹禹藝術工作室

做為本次地景藝術入口意象的〈嶼〉,以早期漢人進入宜蘭開墾發展出的「民壯圍堡」為發想,衍伸出海流堡壘意象,同時也作為本次小農市集活動場域。

走進這個5公尺的白色堡壘,串串扇葉在風中如魚鱗晃動,而迎風飄盪的柔軟帆布更像奔流的魚群掠過頭頂,白色與材質間的細縫捎來環境的色彩與光影,讓人以全新角度重新感受這片土地給予的美。

02

藝術家|哈拿‧葛琉

藝術家提取在台北念書時,每次返鄉回家途經九彎十八拐的北宜公路記憶、壯圍當地的風、沙和雨,以及擅長使用的布纖維及竹條,編織成一個擁有圓弧與線條元素的「旋轉」型裝置。

走進這件裝置藝術中,讓藍白色螺貝紋理織品以及竹條相間的空間包圍自己,有人感覺到在當中被擁抱,有人在這抽象雕塑中見到了土地與海,或許你也能在當中擁有屬於自己的詮釋與想像。

03 泡風景─傾聽龜島與蛇丘的對話

藝術家|山田設計(歐舟、簡吟如)

從沙丘跨越一片林,即是能與龜山島相對的公館沙灘,蘇澳來的藝術家夫婦歐舟、簡吟如在壯圍延伸了他們的《泡風景》系列,讓作品融入地景,以五感深刻沉浸在當地環境裡。

藝術家觀察東北季風風向,在馬鞍藤等在地植披之後,向著海做成隱身在林木沙丘中、宛如鰻苗網的半月形地景。人們能在彩紅編織躺下,看看天空、嗅聞海風聽海聲,好好地泡在風景裡──小朋友也能在圈圍起來的沙地上玩沙,是個大人小孩都能開心享受的作品。

04 風的季節

藝術家|林靖格

千萬支竹板彎曲、交錯插入土地,化身成一波波的浪,林靖格的〈風的季節〉以這樣的線條意象堆疊成面,多樣呈現了東北季風強勁的衝擊力度。

從作品外頭來看,竹板雕塑如土地上的棉花一團蓬鬆自然,走進裡頭,沙路則讓人想起踏在柔軟沙灘上的美好記憶,也想起摩西分海一般的神力,而偏離軸向、高低起伏的彎曲竹板,讓人有種逐浪共舞的浪漫詩意。

05 海洋和諧

藝術家|費歐娜‧派特森(Fiona Paterson)

在壯圍鄉廍後社區,不僅擁有無敵海景,更有許多漂流木會匯聚到這裡。法國藝術家費歐娜‧派特森使用當地漂流木,做成互動性的魚形裝置〈海洋和諧〉,讓大小朋友從觸覺與聽覺面向,體驗漂流木的模樣。

藝術家挑選可以敲擊出不同音階的漂流木,在保持其富歷史的紋理原貌、不做過多人工處理的狀態下,有種自然的力量感。現場備有六支打擊木棒,經過時就和路人一起拿起木棒,與風聲來一場即興演奏吧。

06 風之憶

藝術家|陳建智

陳建智一向關注作品與環境之間的互動,而壯圍季的風與防風林,讓藝術家以帶有童話色彩的黑色裝置藝術創作〈風之憶〉,與在地的日常風景連結在一起。

當人們攀上這座在樹林裡隱現的大型秘密基地,即能以不同角度看見沙丘景觀,接著走到吊床躺下,張耳去細聽上頭樹葉簌簌與稍遠的海浪嘩嘩,感受皮膚在帶沙的東北季風吹拂,以非日常角度重新認識這片土地的日常。

07 丘‧界

藝術家|共感地景、綠藝復興生態綠化

共感地景團隊讓白色如簾幕的裝置在種植蘿蔔、花生等土地上長出,擁有鮮豔色彩線條勾劃出宜蘭山海宛如編織,讓黃沙帶綠的樸實土地多了繽紛氣息。

藝術團隊在裝置下方種下植栽,而季風也會帶來野生植物的種子,這些新生命會在固著的裝置下緩緩生長,讓人們每次看到這件作品時,都能在植物的生長變化與鋼鐵裝置互動中,感受到時間與土地的力量。

08 丘‧迴

藝術家|陳宣誠、中原大學建築學系、綠藝復興生態綠化

陳宣誠與中原大學建築學系學生,以建築手法做成藝術作品〈丘‧迴〉,細看其切風的木片組法,能知是團隊用心觀察風向的成果。這件作品外型帶有濱海屋、船隻意象。木板拼組出迴旋造型,如果遊客實際行走感受,能感受到一種海浪向上攀升的動態感。

看似靜止的木板雕塑同〈丘‧界〉植有在地原生種,讓作品本身無時無刻在變化,使其作品本身即具有生命力。走到作品尾端,能在騰空陽台上面向風吹拂的綠色防風林,內外部的生意盎然相襯,具有迷人的呼應。

09 海韻

藝術家|潘勁瑞

廍後社區以漂流木在海岸搭建一座鞦韆,成了網美打卡熱門景點,藝術家潘勁瑞貼心地在村落與鞦韆中途,打造了一個流線如海浪也如樂器的休息節點。

在這個由五組構件拼成的鋼構竹編裝置裡,不僅設有座椅可供休憩,更設立了雨棍──玻璃珠與小鋼珠在打孔孟宗竹裡迴旋碰撞,發出了宜蘭的雨聲──既貼合地方,從帶有純樸活力的非洲音樂色彩轉化出屬於壯圍的清新氣息。

以上是本次壯圍沙丘地景藝術節的9組作品,除此,東北角管理處再加碼2座大型地景藝術作品,再加上九月由藝術家游文富設立的〈迷霧森林〉,讓藝術節更為盛大。

10 鯨愛Taiwan

藝術家|林勇任

一直著力於推廣在地環境保育的荒野保護協會,其藝術家志工林勇任創作〈鯨愛Taiwan〉,帶有點抽象幾何竹編裝置,在藍天綠地上悠哉模樣,宛如海洋裡的可愛鯨魚,藝術家以這樣簡單而顯得天真的造型「向海致敬」。

並且,摺疊形成的空間使得人可以進到鯨魚裡頭,感受在它裡頭、被它包覆,並在隙光中感覺到自然與人的距離如此親密而靠近,讓人記得,去愛護海洋,建立正確的保育、淨灘、淨海觀念等「海洋生態保育」,是這麼貼近己身的事。

11 色漾

藝術家|邱憲章

為了行銷宜蘭天然植物染,在地畫家邱憲章打造的〈色漾〉,以孟宗竹搭出寬高7米、深2米5的竹架,以巨幅場景再現傳統宜蘭染晾布的樣貌。

為考量在户外的長久性,應用現代數位版畫噴繪,在透風渗水性佳的布料上,複製宜蘭染所染出的花色,在空曠的沙埔上迎風飄揚,讓遊客一到藝術節,即能感受到宜蘭的美好。

12 迷霧森林

藝術家|游文富

九月即率先曝光暖場的藝術家游文富的地景作品〈迷霧森林〉,由染上純白色調的400根孟宗竹立成一片迷幻森林,在季風吹拂的沙丘上展現夢幻而獨特的雪地景觀,早已成為遊客拍照打卡的熱點。

藝術家表示,這片森林「彷彿是環繞清晨的雲霧一般,如同漂浮在沙丘上的迷霧森林」,在明年二二八之前,來到壯圍沙丘地景藝術節,必要從這片森林開始,親身體驗壯圍沙丘地景藝術節的美。

圖文來源/蔚龍藝術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